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110章 邺郡城头布防图(第2页)

第110章 邺郡城头布防图(第2页)

“是契丹铁骑先锋!”李光弼按住腰间佩刀,目光锐利如鹰,“看火把数量,约莫五千人!”李倓立刻道:“光弼兄,烦请你去调南门步兵增援,防止他们声东击西。”

“传我命令!所有弩手就位!”李倓登上敌楼,拔出佩剑,剑刃映着月光寒气逼人,“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放箭!待敌军进入七十步射程,听我号令齐射!”亲兵立刻提着令旗奔往各段城墙,火把光影在城头上飞快移动。

契丹铁骑来得极快,转眼间就到了壕沟外百米处。为首的将领披着黑色皮甲,挥舞着狼牙棒,高声嘶吼:“攻破邺城,烧杀抢掠三日!财物女人尽归你们!”身后的骑兵跟着嚎叫,马蹄踏得尘土飞扬,如黑色潮水般涌向城墙,眼看就要冲到壕沟边。

“放箭!”李倓的剑刃猛地指向敌军。刹那间,城头上建宁弩同时发射,密集弩箭如暴雨倾泻,尖锐呼啸盖过马蹄与喊杀声。冲在最前的契丹骑兵连人带马被射穿,惨叫着摔落,有的掉进壕沟被木橛子刺穿,尸体挂在沟壁;有的被射穿重甲,当场气绝。

“怎么回事?!”契丹将领惊怒交加,勒住马缰,看着前方倒下的一片尸体,眼睛都红了——他从没见过如此厉害的远程兵器。但骑兵的冲锋一旦发起,根本无法立刻停下,后续的骑兵收势不及,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却在壕沟前停住了脚步——三丈宽的壕沟如一道天堑,跳不过去,也填不满,不少骑兵连人带马摔进沟里,发出凄厉的惨叫。

“第二队补射!”李倓高声下令。早已准备好的第二队弩手立刻接上,弩箭再次密集射出,如黑色箭雨。契丹骑兵成片倒下,尸体堆在壕沟边成了小丘,鲜血顺着沟壁流淌,在月光下泛着红光。

“撤!快撤!”契丹将领见伤亡惨重,急忙下令撤退。残余骑兵调转马头狼狈逃窜,不少人回头张望生怕被弩箭追上。城头上爆发出震天欢呼,降兵们尤其激动,王二柱举着铁锹高喊:“殿下威武!唐军威武!”这是他们投降后第一场胜仗,也是第一次靠自己击退敌人。

王二柱提着缴获的弯刀,跑到李倓面前单膝跪地:“殿下!让小的带人打扫战场,查探活口,还能捡些兵器补充军备!”李倓点头同意,派十名唐军士兵随行。不多时,王二柱押着两名绑结实的俘虏回来,兴奋道:“殿下,这是契丹小头领,知道史思明布防情况,他们说明日主力就到!”

审讯俘虏间隙,李倓走到吉备真彦身边。倭国武士正擦拭弩箭,不少人手臂被弩机磨出血泡却没人叫苦。“今日多亏了诸位。”李倓道。吉备真彦挠头笑道:“兄长说大唐与倭国一衣带水,保护大唐就是保护倭国。咱们跟着殿下,自然拼死效力。”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史思明的主力大军就抵达了邺城。三万大军连营数十里,黑旗上的“史”字在风中猎猎作响,遮天蔽日。史思明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在亲兵的护卫下到阵前观察邺城的防御,当看到城外的壕沟和城头排列整齐的建宁弩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嘴角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郭子仪什么时候有这么多厉害的弩箭?”史思明转头问谋士,语气不耐烦。谋士躬身道:“回大王,这是建宁王李倓带来的建宁弩,是唐军新造兵器,威力极大。昨日先锋五千骑兵,折损一千多才退回来。”

“一群废物!”史思明怒骂一声,马鞭狠狠抽在马屁股上,黑马吃痛跃起,“传令下去,今日午时,全力攻城!先用投石机砸开城墙,再派骑兵冲锋,就算填也要把那壕沟填平!”

午时一到,史思明的大营里响起了震天的战鼓声,如雷鸣般滚过旷野。数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动,巨大的石块被甩向空中,如冰雹般砸向邺城城墙。“轰隆——”一声巨响,东北段的城墙被砸出一个丈许宽的缺口,夯土飞溅,烟尘弥漫,不少守城的士兵被震得摔倒在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叛军攻城了!修补城墙!”哨兵高声呼喊。李倓立刻站到缺口旁,高声下令:“投石机反击!瞄准敌军投石机阵地!弩手集中火力,压制操作手!”城上唐军投石机立刻回应,巨石砸向叛军阵中,砸得骑兵人仰马翻。建宁弩箭精准射向操作投石机的叛军,每轮射击都放倒一片人,不少投石机很快没人操作。

史思明见投石机被压制,气得脸色铁青,立刻下令骑兵冲锋。一万名契丹铁骑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发颤,连邺城的城墙都在抖动。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木板和沙袋,显然是想填满壕沟,为后续冲锋铺路。

“放箭!别让他们填沟!”李倓挥剑高喊,剑刃划破空气。弩箭如暴雨射出,冲在最前的骑兵纷纷倒下,沙袋木板散落壕沟。但叛军人数众多前赴后继,还是有人冲到沟边扔沙袋。

“王二柱!带辅军上!用滚木擂石!”李倓高声下令。王二柱立刻带着两百名降兵,推着早就准备好的滚木和擂石冲到城墙缺口处。当叛军试图踩着沙袋越过壕沟时,王二柱大喝一声:“推!”巨大的滚木从城头上滚下,砸得叛军头破血流,惨叫连连。一名叛军士兵侥幸爬上城墙,刚露出半个身子,就被王二柱一铁锹拍在脸上,当场摔进壕沟里,没了声息。

“杀!”吉备真彦拔出佩刀,刀光如闪电般划过,带着倭国武士特有的悍勇,带着十名武士冲向缺口。他们动作迅猛,配合默契,刀刀致命,叛军士兵刚爬上城墙就被砍翻。一名武士被叛军的长矛刺穿了肩膀,鲜血染红了甲胄,却咬紧牙关,反手一刀砍断长矛,继续厮杀,直到砍倒三名叛军才力竭倒下。倭国武士悍不畏死的气势,让身边的唐军和降兵都受到了鼓舞,纷纷呐喊着冲向敌人。

李倓站在敌楼前,冷静指挥战局,声音穿透喊杀声:“左路弩手支援西南段!右路派五百步兵从南门杀出,袭扰敌军侧翼!”郭子仪站在他身边,看着他沉稳身影满是赞许——年轻皇子有如此胆识谋略,实为大唐之幸。李光弼带着增援步兵赶到,高声道:“殿下,南门援军已至!”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太阳从头顶偏到了西边,史思明的叛军发起了五次冲锋,都被唐军硬生生击退。城外的壕沟里堆满了尸体和沙袋,城墙的缺口被临时用石块和木板修补好,建宁弩的箭雨成了叛军无法逾越的死亡屏障。傍晚时分,史思明见伤亡惨重,三万大军折损了近五千人,不得不咬牙下令撤兵。

城头上,唐军和降兵们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欢呼,不少人激动得相拥而泣。王二柱抱着铁锹,坐在城墙边大口喘气,脸上沾满了血污和尘土,却笑得无比灿烂。吉备真彦靠在城垛上,肩膀的伤口已经重新包扎好,身边的武士们互相搀扶着,虽然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

“此战,我军折损两百人,斩杀叛军三千余,俘虏两百多,算是大胜!”李倓快步走到郭子仪面前,拱手禀报战果,“建宁弩威力远超预期,叛军已忌惮城头弩箭,短期内不敢轻易冲锋。”李光弼在旁补充:“降兵们士气高涨,不少人请求编入正规军,往后守城更有底气了。”

李倓走到城墙边,望着叛军撤退方向沉声道:“史思明不会善罢甘休,明日定会猛攻。咱们要抓紧修补城墙、补充弩箭,还要安抚降兵——他们今日表现值得信赖,赏赐须尽快兑现。”郭子仪点头赞同:“全凭殿下调度,老夫信你。”

当晚,李倓在主营帐中接见王二柱等降兵头领。帐内点着牛油烛,桌上摆着肉食和酒。李倓亲自为他们倒酒,道:“今日你们立了大功,朝廷会记军功、赏银钱布匹。邺城之战结束后,你们若愿意,可加入安西辅军随我去西域——那里有更重要的仗要打,也有你们赎罪建功的机会,立了功还能找回家人。”

王二柱激动得热泪盈眶,“噗通”跪地叩首,额头撞得发闷:“殿下收留小的,还给小的建功机会,小的愿誓死追随!就算去西域上刀山下火海,也毫无怨言!”其他降兵头领纷纷跪地表忠心,帐内气氛热烈。李光弼坐在侧席,看着这一幕对李倓愈发敬佩。

帐外,吉备真彦正在给倭国武士包扎伤口,火光照着他们坚毅的脸。一名武士摸着绷带问:“大人,咱们什么时候能和兄长汇合?听说西域吐蕃人凶悍,我想跟着殿下去西域杀贼,为大唐出力!”吉备真彦拍他肩膀笑道:“兄长很快回来。到时候,咱们倭国武士的威名,不仅要留在邺城,还要传遍西域!”

深夜,邺城终于安静,只剩城头哨兵巡逻,火把光影摇曳。李倓坐在案前,看着摊开的西域舆图,手指在龟兹与回纥边境轻轻敲击。于阗王女的使者正在来长安的路上,回纥盟约虽有波折但根基未动;吉备建雄将带回倭国武士;降兵忠心可用,安西辅军雏形已现。虽史思明威胁仍在,吐蕃虎视眈眈,但李倓心中有了底气——邺城能守住,西域的盟约能稳固,乱局终能平定。

“殿下,该休息了,明日还要守城。”亲兵轻声提醒,将斗篷披在他肩上。李倓抬头望向窗外月光,月光洒在城墙上,映着坚守的身影——披甲唐军、悍勇倭国武士、改过自新的降兵。他知道,这场仗不仅为平定安史之乱,更是为守护大唐疆土,守护期盼安宁的百姓。

天快亮时,城外传来鸡鸣,东方泛起鱼肚白。李倓站在城头,望着史思明大营,眼中闪过锐利光芒。新的一天开始,新的激战将打响,但他知道,只要守住邺城,守住信念,胜利终将属于大唐。身旁的郭子仪拍了拍他的后背,轻声道:“有殿下在,老夫安心。”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