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侄啊,你我都是安公的旧部,亲如一家。”史思明站起身,举着酒杯走到安庆绪面前,“你这次落难来投,我怎么能不管?这杯酒我敬你,祝你早日养好伤势,咱们叔侄俩联手,迟早把长安那座金銮殿抢过来!”
安庆绪坐在那里没动,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佩剑,眼神里满是警惕:“史将军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近日伤势未愈,饮酒怕是会影响恢复,还请将军恕罪。”
史思明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又把酒杯往前递了递,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怎么?贤侄是怕我在酒里下毒?”他说着仰头喝了一口,把空酒杯亮给安庆绪看,“你看,这酒无毒。你要是不喝,就是信不过我这个长辈啊!”
厅内的气氛瞬间凝固,两旁站立的卫兵都屏住了呼吸,手按在刀柄上蠢蠢欲动。安庆绪的脸色更白了,他慢慢站起身,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就见史思明猛地把酒杯摔在地上,青瓷酒杯“哐当”一声碎裂开来,酒液溅得满地都是。
“不知好歹的东西!给我拿下!”史思明的吼声震得窗户都嗡嗡作响。
话音刚落,宴会厅两侧的屏风后突然冲出数十名刀斧手,手里的斧头闪着寒光,朝着安庆绪就扑了过去。安庆绪身边的亲卫立刻拔刀反抗,却架不住刀斧手人多势众,不过片刻功夫就被砍倒在地,鲜血顺着地板的缝隙往下流。
安庆绪挣扎着要拔腰间的佩剑,刚抽出半截,就被一名刀斧手砍中了手腕,长剑“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捂着流血的手腕后退几步,眼睛瞪得通红,嘶吼道:“史思明!你这个叛徒!我爹待你不薄,你竟敢杀我!”
史思明坐回主位上,端起侍女递来的新酒杯,冷冷地看着他:“安禄山算什么东西?他能反唐,我就不能取而代之?你这废物,连个邺郡都守不住,根本不配继承他的位置!”他挥了挥手,“给我砍死他!”
刀斧手一拥而上,乱斧齐下。陈忠在树上看得浑身发冷,手指紧紧抠着树皮,直到听见安庆绪的惨叫声消失,才猛地回过神来——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离开这里,把消息带回唐军大营。
他悄无声息地滑下槐树,借着窄巷的阴影一路跑出城。出城时遇到卫兵盘问,他谎称是驿馆的杂役,要去城外采买东西,趁着卫兵不注意,一头扎进了城外的树林里。直到跑出几十里地,确认后面没人追赶,他才敢停下来喘口气,从怀里摸出半块干饼啃着,连夜朝着邺郡的方向奔去。
五天后,当一个形容枯槁的身影出现在唐军大营外时,岗哨几乎没认出是陈忠——他衣服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脚上的鞋子磨出几个大洞,露出血肉模糊的脚掌,脸上满是风霜。此时郭子仪正召集诸将议事,帐内灯火通明,李倓侍立在侧。听闻陈忠归来,郭子仪立刻中止议事,高声下令:“快把人带进来,传军医!”
陈忠刚进帐,“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殿下,令公,安庆绪……死了,被史思明乱斧砍死了!”
郭子仪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案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好个心狠手辣的史思明!果然不出所料!”
郭子仪抬手示意军医上前处理伤口,李倓则连忙让人搬来椅子,倒了杯热茶递过去:“别急,先喝口茶缓缓,慢慢说,范阳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帐内诸将都屏息凝神,等着这关键情报——这将决定朔方军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陈忠喝了大半杯茶,缓过劲来,把在范阳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从进城时的盘查到酒肆里的闲谈,再到宴会厅里的惨状,连史思明摔杯的动作、安庆绪的嘶吼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当说到刀斧手乱斧齐下时,他的身体还忍不住微微颤抖。
“史思明此人,野心勃勃,手段毒辣,比安庆绪难对付十倍。”郭子仪率先开口,语气凝重如铁,“他敢弑主,下一步必是自立为王,整合范阳兵力后南下。届时,他将是我军平叛路上最大的障碍。”诸将闻言都面色凝重,纷纷看向主帅,等候他的决断。
李倓适时补充,指着沙盘上的范阳道:“令公所言极是。史思明在范阳经营二十年,根基深厚,陈忠观察到他手下不仅有五万驻军,还有不少契丹、奚族骑兵外援。硬拼绝非上策,需得有周全之策。”他看向郭子仪,“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加固防线,同时寻找外援。”
“说得在理。”郭子仪赞许点头,随即看向诸将下达命令,“范阳东南的沧州是咽喉要地,左军李将军率五千精兵即刻开赴,加固城防,不得有误;西北边境关乎异族动向,右军王将军率三千轻骑每日巡逻,一旦发现契丹、奚族与史思明勾结,立刻禀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诸将,最终落在李倓身上,“至于外援,回纥与我大唐有旧谊,史思明称帝亦威胁其边境。此事我已拟好奏折,详述联合利弊,由快马送往长安,交由陛下定夺。建宁王,你留在军中辅佐我,新兵操练与斥候网完善,还需你多费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末将遵命!”李倓高声领命,心中满是对主帅的敬佩——郭子仪既统筹全局,又知他擅长军中实务,这般安排恰到好处。诸将见状也纷纷颔首,李倓在洛阳之战中训练新兵的本事有目共睹,由他打理后方,众人都很放心。传令兵领命而去后,营中立刻忙碌起来,号角声、马蹄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大营都动了起来。陈忠看着帐外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有令公坐镇,有殿下稳固后方,史思明就算再凶,也讨不到好去。”
传令兵领命而去后,营中立刻忙碌起来,号角声、马蹄声、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大营都动了起来。陈忠看着帐外的景象,忍不住感叹:“有殿下和郭令公在,史思明就算再凶,也讨不到好去。”
李倓笑了笑:“光靠我们还不够。史思明的兵力远超安庆绪,咱们得找个帮手。”他看向陈忠,“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好好睡一觉,晚上我让伙房给你炖只鸡补补。”
陈忠刚下去休养,斥候就匆匆来报:“令公,范阳传来消息,史思明称帝了,国号‘大燕’,改元‘顺天’,封其子史朝义为怀王,正在四处招兵买马!”消息传来,帐内诸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郭子仪却面色平静,他早已预料到这一步,当即命人将最新军情增补进奏折,派快马加急送往长安。李倓则在一旁补充道:“令公,史思明招抚契丹、奚族,咱们西北的巡逻兵得再加派一队,防止他借异族骑兵突袭。”郭子仪立刻采纳:“就依你所言,让右军再增两千轻骑,务必守住边境线。”
消息传到长安后,肃宗气得当场吐了血,大病一场,当即召来太子李豫商议对策。此时郭子仪的奏折也恰好送达,详述“联合回纥抗敌”的主张。李豫捧着奏折,眉头紧锁:“父皇,郭子仪令公所言极是。史思明势大,朔方军虽勇,却需回纥骑兵牵制其侧翼。只是回纥素来务实,怕是要提条件。”话音刚落,内侍就匆匆跑了进来:“陛下,太子殿下,回纥叶护率使团求见,说是特意来商议联合抗敌之事!”
肃宗又惊又喜,连忙让人宣叶护进殿。叶护还是老样子,穿着一身华丽的回纥服饰,头上戴着镶嵌宝石的皮帽,刚进殿就对着肃宗行了草原礼节,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李豫,笑着颔首——当年洛阳之战,他曾与太子有过一面之缘。“大唐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叶护开门见山,“史思明在范阳称帝,不仅觊觎大唐江山,还派使者拉拢草原部落,对我回纥也是威胁。我们愿意出兵三万相助。”
肃宗强撑着病体问道:“叶护太子深明大义,朕心甚慰。不知回纥此次出兵,有何需求?”叶护搓了搓手,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坦诚:“陛下还记得洛阳之战吗?当时我用百匹战马换了五套建宁弩,那弩箭威力惊人,帮我们破了叛军的盾阵。此次相助,我们想再要些建宁弩,最好能有图纸,让我们也能打造。”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宰相裴冕立刻出列反对:“陛下不可!建宁弩是我军机密,图纸绝不能外传!上次回纥就索要了三万匹丝绸,此次若再应允,他们定会得寸进尺!”李豫却上前一步,对着肃宗躬身道:“父皇,叶护太子与我大唐素有旧交,洛阳之战也确实出力不少。图纸绝不可给,但可赠以成品弩箭,以表诚意。”
肃宗看向李豫,示意他细说。李豫转向叶护,语气诚恳:“叶护太子,建宁弩的锻造工艺是大唐工匠百年心血,关乎边疆安危,实在无法外传,还请谅解。但为感谢回纥相助,父皇可赐你十把最新打造的建宁弩,配上五百支专用弩箭——这新弩射程比你上次所得的又远三十步,破甲能力更胜一筹。战后大唐还可与回纥开通军械耗材互市,对你我双方都有利。”
叶护眼睛一亮,他本就知道图纸难得,上次开口不过是试探。十把升级版的建宁弩已是意外之喜,更别提战后互市的承诺。他当即拍板:“太子殿下爽快!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传令,回纥骑兵三天后出发,到邺郡与郭子仪令公的大军汇合!”肃宗见事情圆满解决,松了口气,对李豫赞道:“豫儿,你处置得当,既顾全了大局,又守住了底线。”
几天后,长安的圣旨与回纥援军的消息一同传到邺郡大营。郭子仪拿着圣旨,对李倓笑道:“太子殿下在长安处置得极好,回纥三万骑兵三天后就到,还带来了不少草原战马。你之前提议的‘前后夹击’战术,如今有了回纥骑兵,正好能派上用场。”李倓看着沙盘上的部署,眼中闪过战意:“令公,咱们可派一队斥候提前接应回纥骑兵,把范阳周边的布防图交给他们,确保合围时不出差错。”
郭子仪点头赞许,随即高声下令:“传我将令!陈忠率五十名精锐斥候,即刻出发接应回纥骑兵;粮草官清点粮草,务必保证两军供给;各营将领前来大帐,商议具体作战计划!”李倓则在一旁补充道:“令公,我已让吉备建雄把范阳的地形勘测图整理好,标注了史思明的粮草囤积点,等会儿议事时正好用上。”
“好!”郭子仪拍了拍李倓的肩膀,“有你整理这些细节,我省心不少。史思明弑主夺权,民心不附,此次咱们联军压境,定要一战定乾坤!”帐外的士兵们听闻回纥援军将至,又看到主帅与副帅信心十足,顿时欢呼起来,呐喊声震天动地。
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在唐军大营的“唐”字大旗上,猎猎作响。郭子仪与李倓并肩站在营前,望着范阳的方向。前者手握佩剑,神情沉稳,后者身佩长枪,目光锐利。远处的草原上,已能望见回纥骑兵的先锋旗帜,一场平定叛乱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