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53章 亲卫整训备南行(第2页)

第53章 亲卫整训备南行(第2页)

“正是。”江若湄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江淮风物记》,“驿馆掌柜是粟特商队的远亲,我已托人打过招呼,若有‘青莲居士’名号的文人入住,会立刻传信。另外,广陵盐场是江淮盐利核心,贺兰进明的人在那里设了税卡,克扣盐引,殿下需多提防。”

她忽然想起一事,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这里面是五十张空白盐引,盖了盐铁司的官印,殿下可在江淮临时兑付——胡商认印不认人,有这个能解燃眉之急。”

李倓接过锦盒,见盐引上的朱砂印鲜红夺目,心中感激:“此番南下,多亏有你打理后方。夏州商栈的盐税与粮储,还要劳你多费心。”

“殿下放心。”江若湄躬身行礼,“康拂毗延已将二十艘长梢船检修完毕,水手也已到位,三日后可在黄河渡口待命。”

夕阳西下时,李倓带着陈忠前往李泌的住处。这位谋士的居所简陋,仅一桌一榻,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天下舆图》,案上摊着张巡送来的雍丘防务图。见李倓进来,李泌放下手中的毛笔,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囊:“此去江淮,有三难:一难是令狐潮的叛军水道封锁,二难是贺兰进明的粮道克扣,三难是永王李璘的人心拉拢。这锦囊里有三策,遇此三难再拆。”

他顿了顿,特意将锦囊最外层的丝绸掀开一角,露出里面的纸条:“尤其遇李白时,需提‘东山再起’四字。此人早年隐居徂徕山,与孔巢父等并称‘竹溪六逸’,心怀报国之志却屡遭贬斥,‘东山再起’恰能戳中他的心事——永王许他的不过是‘幕僚’之职,而你能给他的,是‘平叛报国’的机会。”

李倓接过锦囊,指尖触到里面的硬纸,知道是应对三难的具体策略。“先生为何笃定李白会动心?”

“他曾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胸中自有丘壑。”李泌走到舆图前,指着宣城方向,“叛军招他时,他焚书拒之,说明其心向大唐;永王虽拥兵,却名不正言不顺,李白未必真心归附。你若以‘收复两京、重振河山’说之,再许他‘修史记功’之诺,他必愿相助。”

陈忠在旁忽然开口:“末将曾在夏州见过李白的诗稿,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想来是个性情中人,殿下以诚待之,必能成事。”

李倓点头,将锦囊贴身收好——这不仅是谋士的良策,更是打通江淮人心的关键。离开李泌住处时,夜色已深,灵武城的灯火星星点点,校场方向传来亲卫们晚训的呐喊声,与远处回纥商队的驼铃声交织在一起。

第三日清晨,出发的号角在黄河渡口响起。二十艘长梢船已泊在岸边,船身用桐油加固,舱底垫着防潮的苇席,上面堆满了改良弩箭、盐引与水战装备。一百名亲卫身着统一的玄色皮甲,背着箭囊,腰悬横刀,整齐地站在码头,陈忠手持副将腰牌,正逐一核对人数。

李豫、江若湄、康拂毗延已在渡口等候。李豫递来一壶酒,酒液在锡壶中晃出琥珀色的光泽:“三弟,此去江淮多凶险,这壶‘桑落酒’是父皇赐的,祝你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李倓接过酒壶,仰头饮下一口,暖意顺着喉咙缓缓蔓延至全身。他将酒壶递给陈忠,让每人都饮了一口,高声道:“此行南下,为粮道,为百姓,为大唐!若不能打通江淮,誓不回灵武!”

“誓不回灵武!”亲卫们齐声高呼,声浪震得黄河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康拂毗延牵着一匹栗色马走过来,马背上驮着个木箱:“殿下,这是西域的‘火折子’,遇水不灭,可在水道中照明;还有十张‘波斯锦毯’,铺在粮船中,可防潮保暖——胡商说,江淮的冬天比西域还湿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若湄最后叮嘱:“殿下,夏州商栈的信使会每日沿商路传信,若需援军,可发‘盐引暗号’,我会立刻调朔方军水师支援。丹阳驿的掌柜已备好‘青莲居士’的画像,您到了便能见着。”

李倓点头,翻身上马,与李豫、江若湄等人拱手作别。陈忠率亲卫依次登船,长梢船的船夫解开缆绳,木桨划动水面,激起层层浪花。二十艘船排成一列,顺着黄河向东而行,玄色的船帆在晨光中徐徐展开,如一群展翅的黑鹰。

李倓立在船头,望着灵武城渐渐远去,怀中的兵符、令牌、地图与锦囊沉甸甸的——这是朝堂的信任、兄弟的羁绊、僚属的支持与谋士的智慧。他忽然想起昨夜李泌的话:“江淮不仅是粮道,更是人心所向,守住江淮,便是守住大唐的半壁江山。”

行至黄河转弯处,陈忠忽然指着前方喊道:“殿下,裴将军的水师来了!”

远处的水面上,三十艘战船正破浪而来,为首的战船上飘扬着“裴”字大旗——裴景瑄带着三百水手与两千朔方骑兵,已按约定在此汇合。两支部队会师的欢呼声响彻河面,与黄河的涛声交织在一起。

李倓握紧腰间的横刀,目光望向东南方——那里是江淮的方向,是粮道断绝的危机之地,是李白隐居的宣城之畔,更是大唐复兴的希望所在。他知道,一场关乎粮道、人心与家国的硬仗,即将在江淮的水网与驿道间展开。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