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39章 李豫帐中释前嫌(第2页)

第39章 李豫帐中释前嫌(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上前一步,将另一张抄本放在李豫面前:“这是我拟的江淮粮道护卫方案。盐州可调五千石盐,由粟特商队运往楚州,以盐换粮,再走运河漕路送抵睢阳。兄长只需派三千朔方军沿途护送,既能避开叛军防线,又能解睢阳之困。”

李豫看着方案上详细的路线标注——从盐州到楚州的商道、运河漕路的险滩节点、驻军接应的位置,甚至连每支商队的护卫人数都写得一清二楚,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想起当年在长安,李倓总爱跟在他身后问东问西,如今弟弟已然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栋梁,自己却因流言蜚语心生猜忌,实在有愧兄弟情谊。

“是兄长糊涂了。”李豫拿起案上的茶盏,亲手递给李倓,“连日来朝堂流言不断,李辅国又总在陛下耳边说你‘拥兵自重’,我一时竟乱了方寸。”

李倓接过茶盏,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兄长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我不怪你。”

“这方案很好。”李豫重新看向舆图,眼中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以盐换粮既能避开粮草调拨的繁琐流程,又能借助粟特商队的力量,比从灵武调粮快得多。只是运河漕路部分地段被叛军骚扰,我派郭子仪麾下的白孝德率部护送,他熟悉江淮地形。”

“白将军骁勇善战,有他在万无一失。”李倓点头赞同,“另外,康拂毗延说江淮商人敬重张巡将军,愿意捐粮助战,只是怕叛军劫掠,需要朝廷的文书安抚。”

“这事交给我。”李豫立刻吩咐幕僚草拟安抚文书,盖上太子印信,道:“明日便让人随商队出发。”

帐内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李豫看着李倓冻得发红的脸颊,笑道:“你冒雪而来,定是还没吃饭。来人,备些酒肉,我要与三弟共饮。”

酒过三巡,李豫突然开口:“三弟,你在盐州这些日子,把粮道、盐池打理得井井有条,比朝中那些只会清谈的大臣强多了。如今江淮粮运吃紧,陛下正愁无人统筹,我想向陛下举荐你掌江淮粮运。”

李倓一愣,随即推辞:“兄长,我资历尚浅,恐难担此重任。”

“你不必推辞。”李豫打断他,语气坚定,“江淮漕运是大唐的生命线,只有交给信得过的人,我才放心。何况你与粟特商队熟络,又懂盐粮调度,没人比你更合适。等安庆绪那边有了动静,我们兄弟内外呼应,定能一举收复两京。”

李倓心中暖流涌动,端起酒杯:“兄长既信我,我定不辱使命。他日平定叛乱,我们再共饮庆功酒。”

“好!”李豫与他碰杯,酒液溅出杯沿,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次日清晨,李倓启程返回盐州。刚出银州城,周俊便匆匆递上江若湄派来的急信:“殿下,李相自灵武传信,言安庆绪与严庄已暗中集结死士,洛阳城内戒备森严,恐生变故……”

李倓加快了马鞭,风雪中传来他的声音:“传令下去,弩箭工坊加快进度,三日之内必须造出一千张改良弩箭。另外,让康拂毗延备好商队,三日后随我前往江淮。”

他知道,掌江淮粮运不仅是新的使命,更是一场新的较量。丹阳驿作为运河漕路上的重要驿站,必然是各方势力交汇之地——李辅国的眼线、叛军的细作、甚至可能有隐居的文人墨客。想到大纲中后续“丹阳驿截访李白”的情节,李倓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江淮之行,既要保住粮道,也要应对未知的暗流。

而此时的灵武紫宸殿,李豫正拿着李倓的粮道护卫方案和举荐奏表,向肃宗进言:“陛下,建宁王在盐州政绩卓着,且深谙江淮商道。如今睢阳危急,运河漕运亟需得力之人统筹,臣举荐三弟掌江淮粮运,定能解朝廷燃眉之急。”

肃宗凝视奏表,忆起李倓昔日劝阻房琯、预判叛军内讧的远见卓识,沉吟片刻道:“倓儿确具才干。传旨,任命建宁王李倓为江淮租庸使,兼领漕运诸事,即刻启程赴任。”

李辅国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却终究不敢多言。他深知,一旦李倓掌控江淮粮运,其势力必将愈发稳固,自己若想离间皇室兄弟,恐怕是难上加难。

盐州的风雪渐渐停歇,李倓回到官署时,江若湄已将赴任的行囊准备妥当。“殿下,康拂毗延的商队已在城外等候,五千石盐也已装车。”

“很好。”李倓拿起案上的求援信抄本,轻轻摩挲,“南将军在睢阳浴血奋战,我们不能让他失望。即刻出发,先去楚州换粮,再赴睢阳支援。”

队伍启程时,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盐池之上,泛起银白色的光辉。李倓勒住马缰,回望盐州城,心中默念:“兄长,等着我。江淮粮道,我定能守住。”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