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10章 朔方铁骑破重围(第2页)

第10章 朔方铁骑破重围(第2页)

“都是弟兄们拼命,还有李将军驰援及时。”李倓笑着摇了摇头,目光转向李光弼,“李将军一路辛苦,快随我们进城歇息吧。百姓们刚煮了粟米粥,虽不算丰盛,却能暖暖身子。”

李光弼摆了摆手,转头看向正在清理战场的朔方军士兵:“殿下先请,末将安排好弟兄们便来。郭将军吩咐过,今晚由朔方军负责守城,殿下和弟兄们好好歇息,养足精神,明日再议北上之事。”

李倓不再坚持,与李豫一起领着李光弼进城。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百姓,有的手里拿着刚烤好的麦饼,有的提着陶罐,里面装着热水,还有的扶着受伤的家人,对着他们不住地鞠躬。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把一个布包塞到李倓手里,布包里是两个还热乎的鸡蛋:“殿下,您为了护我们受伤,快吃点东西补补身子。”

李倓接过布包,轻声道谢。他望着眼前的百姓,回想起这几日的坚守——从粮草短缺到叛军围城,若非百姓们主动搬运滚木、烧制热油,他们根本撑不到援军抵达。民心并非靠口号赢得,而是通过一次次并肩作战、一次次拼死守护积淀而成。

县衙的正堂里,春桃已经摆好了简单的饭菜:一锅粟米粥,一碟腌菜,还有几个麦饼。李倓、李豫和李光弼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北上的行程。

“李将军,从好畤县到朔方营,大概需要多少时日?”李豫率先开口,他最关心的还是何时能与李亨汇合。

李光弼喝了一口粥,答道:“若是快马,三日可到。但殿下的队伍里有百姓和伤员,怕是要走五日。郭将军已命人在沿途的驿站准备了粮草,殿下不必担心补给问题。”

李倓点了点头,又问道:“李将军,如今叛军在西北的动向如何?安庆绪与安禄山之间,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不和?”

李光弼放下手中麦饼,略作沉吟:“殿下消息灵通。安庆绪确实对安禄山不满已久,安禄山最近宠信段夫人,想立段夫人所生的幼子为太子,安庆绪多次劝谏,都被安禄山斥责。郭将军说,叛军内部不和,正是我大唐可乘之机,只要我们能稳住灵武,再联合回纥部落,定能逐步收复失地。”

李倓心中了然,他之前与李豫提及此事时,还担心消息不实,如今得到李光弼的证实,更坚定了他利用叛军内讧的想法。“李将军说得是。”他附和道,“待我们到了朔方营,再与郭将军详细商议具体对策。”

三人又聊了许久,从行军路线到粮草分配,从叛军动向到回纥关系,越聊越投机。李豫看着李倓与李光弼侃侃而谈,心中越发认可——三弟不仅勇猛善战,更有远见卓识,有他在,东宫的未来会更稳妥。

夜深时,李光弼起身告辞,前往军营安置士兵。李倓送他到县衙门口,月光下,朔方军士卒沿城墙巡行,甲胄泛着寒光,步履齐整如一,透着令人心安的严整之气。

“殿下早些歇息。”李光弼拱手道,“明日末将让人把郭将军送来的粮草和伤药送到县衙,再派人去接应陈忠兄弟。”

李倓点头应下,看着李光弼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才转身回房。房间里,春桃已经铺好了毡毯,还端来一盆热水:“殿下,泡泡脚解解乏,伤口别碰水。”

李倓坐在胡凳上,把脚伸进热水里,暖意从脚底往上涌,驱散了连日的疲惫。他想起这一路的经历——从马嵬坡与玄宗分道,到武功县筹粮,再到好畤县守城,每一步都充满艰险,却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如今有了郭子仪和朔方军的支持,北上灵武的路终于打通,第一阶段的目标,算是达成了。

次日清晨,陈忠果然回来了。他浑身尘土,脸上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之色,见到李倓便跪地行礼:“殿下,属下幸不辱命!郭将军待属下极好,不仅当即派了李将军驰援,还表示要亲自到朔方营外迎接太子殿下!”

李倓扶起他,递过一碗热水:“辛苦你了,快去歇息。等我们到了朔方营,再给你庆功。”

上午时分,李光弼派人送来粮草和伤药,还有几十套新的盔甲。亲卫们忙着收拾行装,百姓们也纷纷赶来送行,有的帮着搬运东西,有的塞给亲卫们干粮,还有的想跟着队伍北上,说“殿下去哪,我们就去哪”。

李倓站在城楼上,看着忙碌的人群,心中平静。他深知,好畤县的胜利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征程的起点。北上灵武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叛军,或许还会面临粮草短缺,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他有李豫这样的兄弟,有陈忠这样的亲卫,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这样的盟友,还有百姓们的支持。

“三弟,该出发了。”李豫策马来到城下,抬头看向城楼上的李倓。

李倓点了点头,翻身跃下城楼,翻身上马。阳光倾洒在他的银甲之上,折射出柔和的光芒。他回头望了一眼好畤县城,然后调转马头,与李豫、李光弼并肩前行。身后,亲卫、百姓、朔方军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沿着古道向朔方营的方向前进。

风沙依旧肆虐着大地,却再也无法动摇队伍前行的决心。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