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征信与诚信档案的区别 > 第十三章 知晓志(第1页)

第十三章 知晓志(第1页)

第十三章知晓志

一九九五年的淮河县,五月风暖,麦浪翻金。空气里混合着青涩的麦香与离别的愁绪,对初三学子而言,这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人生第一个分岔路口。

路知晓站在自家田埂上,手中那张薄薄的中考志愿表,此刻却重逾千斤。远处是养育他的村庄和等待收割的麦田,近处,是家庭无法忽视的沉重现实。

路家,是陆家村公认的贫困户。知晓哥上面三个哥哥:老大在砖窑没日没夜地干,咳出的痰里常带着血丝;老二跟着南下的大潮去了深圳,音讯渺茫;老三去年刚成家,为了那场勉强撑起门面的婚事,父亲路大侠硬着头皮向村里开小卖部的路老九借了三百元高利贷。仅仅一年,驴打滚的利钱就让这笔债变成了压垮家庭的三千元巨款。为了还债,父亲咬牙卖掉了家里仅有的六千斤口粮稻谷。此后整整三个月,全家靠着东家借、西家凑,掺着野菜熬过饥荒,直到新麦登场才勉强喘过气。

“知晓!回家吃饭了!”母亲沙哑的呼唤从低矮的土坯房传来。路知晓应了一声,脚步却挪不动。志愿表上“县高级中学”几个字,像一团火,灼烧着他的视线,也映照出父亲佝偻的脊背和那本永无止境的账本。

“知晓哥!”同班的张梅挎着篮子走来,篮子里是刚挖的野菜,“志愿填好了吗?”

路知晓下意识将表格往身后藏了藏:“还没定。”

张梅黝黑清秀的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我报了县师范。三年后就能当老师,听说月工资能有一百多块呢。”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家里弟弟妹妹多,得早点挣钱。”

路知晓沉默地点点头。张梅成绩稳居前五,若上高中考大学,前途可期。但现实冰冷,她残疾的父亲和羸弱的母亲,等不了那么久。

“刘老师不是说,你该上高中吗?”他轻声问。

张梅的笑容淡了,像蒙尘的珍珠:“刘老师是好人……但他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说的那样‘可上九天揽月’的。”她引用着刘老师课堂上的诗句,语气带着超越年龄的疲惫,“我得先‘可下五洋捉鳖’——得先养活家里人。”

两人沉默地走在田埂上。路知晓知道,班上九成的同学都和张梅一样,要么辍学回家务农或打工,要么选择能尽快端上铁饭碗的师范或技校。像他这样,还在为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高中梦而挣扎的,全校不过十指之数。

回到家,昏暗的土坯房里弥漫着野菜粥稀薄的气息。父亲路大侠蹲在门槛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眉心的川字纹如刀刻般深重。

“爸,志愿表……”路知晓刚开口,便被父亲摆手打断。

“先吃饭。”

饭桌上的寂静令人窒息。路知晓小口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粥,目光不时瞟向书包——里面除了志愿表,还有一本他视若珍宝的、刘老师借给他的破旧《伟人诗词选》。

“我和你妈商量过了,”父亲沙哑的声音划破寂静,“你成绩好,去读师范。三年出来就是老师,公家饭,稳当。”

路知晓的手一抖,勺子碰到碗边,发出刺耳的脆响。

“我……我想上高中。”他鼓足勇气,声音却带着颤。

“啪!”父亲将筷子重重拍在桌上,“上高中?然后呢?上大学?你知道那要多少钱?!”

“我可以争取奖学金,可以勤工俭学……”

“放屁!”父亲猛地站起,瘦削的身躯在煤油灯下投下巨大的、摇晃的影子,“你睁眼看看这个家!你三哥的债刚还完,你二哥生死不明,你大哥在砖窑累得吐血!你还要上高中?你的良心让狗吃了?!”

路知晓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陷进掌心,疼痛却让他更加清醒。他脑海中浮现出刘老师朗诵《沁园春·雪》时那激昂的神情,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他胸中激荡澎湃。

“爸!”他抬起头,眼眶泛红,声音却异样坚定,“我不想一辈子困死在这穷山沟里!我想……我想像毛**诗词里写的那样,‘可上九天揽月’!”

第十三章知晓志

父亲愣住了,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