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学子的声音在奉天殿回荡,久久才停息。
“众学子平身。”
“谢皇上!”
陆鹤明领着一众学子起身,皇上的眼神轻飘飘看了一整圈,才开口问道:“陆鹤明?”
陆鹤明低着头出列:“学生在。”
“三元及第,本朝来第一个,你写的文章甚得朕心,但本朝税法自先祖开朝来已有百年之久,改革之路困难重重,你这合并赋税之法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
陆鹤明没想到皇上还会在此提问,稳了稳心态,才又回答:“回禀皇上,我朝……”
陆鹤明本想先夸赞一番,皇上直接摆手打断:“不用说这些虚的。”
陆鹤明瞟了一眼昌邑王,余光又扫到阿昌身上,看他们没什么动作,心里便做了决定,恭敬开口:“学生出身寒门,幸得祖父与父亲吃苦耐劳,让学生不在受奔劳之苦,只是身边仍有不少百姓,交了田赋还有徭役,家中无农汉,田地荒废……”
“……学生一路走来,大多农户为各项杂税所累,故学生斗胆妄言,提出如此生疏之法。”
陆鹤明俯首,殿内一片寂静,额角的汗不住地往下流,手指紧紧握住。
“不错。”
轻飘飘两个字,陆鹤明却猛地松了一口气。
“你从襄阳到盛京,一路走来,除了税法,可还有其他见闻?”
一点汗从下巴滴落,陆鹤明看着眼前的水痕,低着的头,更低了些。
他想起徐州码头的一幕,一帧画面飞快闪过,他咽了咽口水:“学生……见农户虽为生活所累,但儿女绕膝,仍可见其笑颜……”
又是一滴汗落下,陆鹤明才后知后觉自己说的有些离谱。
上面的人可是当今圣上,他一句不说虚的,自己还真就信了。
殿内又是一片寂静,陆鹤明甚至能感觉到那道灼人的视线。
皇上双手摩挲着一串佛珠,语气平淡,反而更让人捉摸不透:“你还真是个可塑之才,先去翰林院吧。”
“谢皇上!”
“行了,起身吧。”皇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起身,又突然来了一句:“样貌倒是极好的,比今年的探花郎还俊美几分。”
陆鹤明脸上的汗不停,还没来得及谢恩,皇上又看向他身后的二人。
“探花郎邓瑞,榜眼许褚。”
“学生在。”
……
他们二人也是入翰林,虽比陆鹤明低上一级,但在翰林院内,聊胜于无罢了。
除了他们三人,皇上又在二甲里点了两人,赐官这才算是结束。
进士们与文武百官共进恩荣宴,但席内十分安静,美味在前,却毫无心思食用。
陆鹤明看着菜肴发呆,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qun陆8④叭8捂1⑤㈥
虽然进翰林十分稳妥,但他志向并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