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没有压制住私心,准备提醒下林深。
在马钧看来,只要林深能得到李怀节的欣赏,把林深放到将军县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阻力其实不大。
林深能够在三十五岁当上县委书记,还是一个改革双试点的县,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所以,在马钧眼里,这次机会是林深改变命运的一个机遇,他不能不提醒。
听到自家姨父这种开心的笑声,林深罕见地疑惑起来:最近的舆论不是对李市长很不利吗?
怎么姨父的笑声却很开心呢?
难道说,李市长的不利形势已经被反转了?
“姨父,前段时间的舆论不能看。
某些极端自媒体甚至公开说李市长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开倒车呢!
听您的意思,李市长的形势好转了?”
马钧听林深这样问,也为李怀节的口风紧而深感意外。
莫非林深还没有走进李怀节的小圈子?
不然的话,他不但职务要发生变动,就连政治身份也会改变的大事,都不和自己圈子里的人简单说一说吗?
不过,也不一定!
有一类人,天生就对搞小圈子很反感。这类人的个性大都爱憎分明,处处着力公平公正。
对这类人来说,小圈子是不存在的。
对他们欣赏的同志,当然会加以培养帮助,却不求被培养帮助的人回报。
如果李怀节是这样的人,那么不要说是林深了,就是王政豪这个市委副书记,也不可能和李怀节走得太近。
“是啊,前一段时间,李市长被舆论抹黑的很厉害,你们红星市的小圈子里就没什么说法?”
这句话问的,有失水准!
林深眼中的狐疑一闪而过。
或许,姨父这是意有所指?
“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知道。
为了这个事,李市长亲自把我们这些人召集到一起吃了个早餐。
他要求我们牢记初心、不负使命,认真办好每件事,踏实过好每一天。
他说,‘从生产互助到分田到户、从工人下岗到劳动力商品化,这些根本资源配置已经彻底完成。
下一步,就到了管理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时期。
我今天在将军县搞的人事改革,本质上还是让弱势群体承担了改革的代价。
我担心的事情,不是媒体舆论怎么中伤于我,是这些被精简的人员怎么生活,会不会集体上访。
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下降幅度很大,我会很内疚;
他们的上访如果获得成功,我担心体制改革的进程会再一次受阻。’
所以,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都放在对被精简人员的走访上。”
马钧通过林深转述李怀节的原话,对李怀节的洞察力还是相当震撼的。
改开的第一步,就是分田到户,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
改开的第二步,就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