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羽扇轻点平江路的位置:“而张士诚的核心力量,尽数囤积于平江路。
那里他攻破元军,占据了一部分地盘。
对峙着王廷,此时城防坚固,粮草军械堆积如山,更是他的指挥中枢。
其麾下最精锐的主力部队,包括吕珍、李伯升所部,皆驻守在平江路及周边的常州、无锡一线,
随时可沿运河或陆路西进。”
也就说明,平江路的战争更复杂。
刘伯温话锋一转,指向舆图上的镇江府:“诸位请看,镇江府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东距平江路仅三百余里,北临长江天险,南靠茅山屏障,是东吴西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军牵制张士诚的最佳据点。
只需派遣一员上将,率重兵驻守此地,便可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进可威慑常州、无锡的大周守军,使其不敢轻易西调;
退可依托长江与城防固守,确保应天府无虞。”
李善长附和道:“刘先生所言精准!
镇江府既是防御要地,也是牵制枢纽。
只要守住此地,张士诚便不敢贸然分兵西进,我军主力便可安心与元贼决战。
只是,此去镇守镇江府,需得一员智勇双全、能攻善守的大将,方能胜任。”
帐下诸将闻言,皆面露思索之色。
伐元是头等大功,留守镇江虽责任重大,却难有军功,一时之间,竟无人主动请缨。
就在此时,马昕跨步出列,单膝跪地,朗声道:“上位!某愿往镇江府驻守,牵制张士诚,绝不让他有机会趁火打劫!”
众人循声望去,此时的马昕,已经身披亮银铠甲,腰悬青锋剑,面容英挺,眼神锐利如鹰。
他在朱元璋军中责任重大,也不必为功劳争夺。
此前在攻打滁州、应天的战役中屡立战功,不仅文武双全,更深谙守城与牵制之道。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问道:“马昕,你可知镇江府的凶险?
张士诚在常州、无锡一线部署了不下五万兵力,平江路更是有十万主力随时可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此去,不仅要守住镇江,更要牵制住数倍于己的敌军,压力非同小可。”
“某知晓!”
马昕昂首挺胸,语气坚定,
“张士诚虽兵多将广,却生性多疑,贪图安逸,不敢轻易冒险。
末将驻守镇江府,只需加固城防,摆出进攻姿态,再辅以机动兵力骚扰其边境,便可让他首尾不能相顾。
他若敢分兵西进,末将便直击常州,断其退路;
他若按兵不动,末将便牢牢盯住他,不让他有任何可乘之机!”
李善长沉吟道:“但镇江府孤悬前线,仅靠你一人恐难支撑。
张士诚麾下猛将如云,需得有得力助手辅佐,方能万无一失。”
马昕早有准备,朗声说道:“末将恳请主公,允许我调蓝玉、李文忠、朱文正三位将军前来相助!
蓝玉将军勇冠三军,善率骑兵突击,可震慑机动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