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行济世,救苦众生,佛行传习,不以法度,而以理传。是以真佛陀,真普渡。无量世尊,不以无量世尊佛,而以无量世知行佛理。
佛理无以言说,不可明状,唯以思传。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万经,是以悟便是佛,不悟就是凡。
佛有法修,法修极致,是以菩提尊,不悟理,不得果。法极菩提,理初佛果。
渡己渡人,非以思量,及顾轮回,己尚难渡,况以渡人,小乘修己,大乘误人。渡己之人尚少,况以度人,纵是世尊如来,收有七十二弟子,不过十人能成渡己。
佛法纷杂,或真或伪,不修身者,皆是残法,不修心者,皆是伪法……”
鸠摩智在一边听得摇头晃脑,连连点头,自身的修为也愈加的深厚起来。风越为了他可真是煞费苦心,特地为他讲解的是一些他能勉强听懂的低级佛理。
随着鸠摩智自身道行的增加,修为也越加的精进,很快就在体内凝成了第一滴佛力,终于算是入了佛法修行大门,和修仙中的筑基境界同等。
“你此番修行,也算是入了门,以后便不会再为你专门讲道了,之后的路还要你自己去走。”风越面无表情的说道。
下方的鸠摩智感激涕零的拜谢道:“多谢太师祖教导。若非太师祖此番讲道,弟子不知何时才能入了这门。”鸠摩智这番感激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如果他资质真的是顶级的话,也不会想方设法的寻找那些高级功法。此时进入筑基境界,可以享受三百载,怎么能不激动。
“如今你的修行已经算是入了门道,日后再在这谷内修炼,效果也不是很大了。佛门功法最重心性,过两日你就出谷去在那凡俗红尘之中走上一走,对你体悟心性,参悟佛法自有好处。行走之时,也需多行善事,积累善功以后结成舍利金身终究还是有用的。”风越特地的提醒他道。
“多谢太师祖提醒,弟子谨记在心,普世救人,一刻都不敢忘却。”鸠摩智听了这话更是心中一凛,自己这么些年来善事没做过多少,恶事倒是做了不少,看样子以后一定要去多行善事,否则怕是后面的修行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万功果证罗汉
其实风越给鸠摩智的两门功法不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德,但至少,你不能非但没有功德还业力加身。如今鸠摩智就是这个情况,他之所以修行这两门功法难以入门,还需要风越不断的给他讲道。全都在于此前他善事没做多少,恶业倒是造了不少,如此之人修行最讲慈悲心的佛门功法又怎么会迅速呢。
之前他只是修行的武功,武功方面对于心性要求和资质的要求有一些,但是对于功德业力可是丝毫都不涉及。而佛法修行的是什么,修的就是功德,修的就是信仰。
所谓百万功果证罗汉,岂是虚言,哪一位佛陀证得果位没有历上个百千万劫,历这么多劫干什么,仅仅是体悟凡尘,磨练己身吗?若不是为了积累功德,又岂会如此频繁的转世历劫。
佛门修行,不像仙道逍遥自在,也不像神道执道柄,行天则。倒是有些像后天神祗,既求功德,亦求香火,所以终究还是落了下乘,只有在那里灵气稀薄的地方才能盛起。
风越在那鸠摩智离开之后,想着自己也该出去走走了,可是如今这天下真正能看得过眼的又有几人呢?华山倒是有个扶摇子倒是还不错,可以前去与他相见一番。还有能力让风越稍微关注些的也就只有佛门的一个苦行僧了,不是班禅喇嘛,不是转世活佛,而是一个苦行僧。
他不会武功,不懂修行,只凭着内心的一股虔诚,遵循年幼时发下的誓言,在这条道路上一路走下去。
其他人可能看不出来,可是风越观天察地,见到他的时候,分明能感觉得到他内心的强大。神魂之上的佛性光华几乎耀目,原本一路践行自己年幼誓言的苦行,竟然有了一丝大愿的意味,这代表着他一旦入了修行之门,罗汉果位水到渠成。
风越也不会去强行收他入门,打断他的修行,以他这一世的功德以及神魂之后的佛性光华,在轮回之中,一定会引起大千世界佛门的关注的。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引他入门,助他成果。
之所以会如此敬佩他,是因为查看他的时候,发现他前世并不是修佛之人,也不是什么大能转世,仅凭自己本身到了此等境地。
在风越眼中,这远比所谓的释迦摩尼顿悟成佛要来的更可贵性。因为释迦牟尼虽然顿悟成佛,但是他前世本就是大能,顿悟成佛,不过是破了些关隘罢了。
却说那边的鸠摩智离开不老长春谷之后,再次行走江湖的时候,早已经改头换面,不再用原来的称号。一路上倒也是行善积德,偶尔倒也是铲除一些恶徒。竟还让他混出了个善名,不明百姓皆称他为白衣圣僧。
他这改头换面,可真是换得彻彻底底,原本年近中旬的样子,在喝了不老长春泉之后重新恢复年轻的模样,去了胡子,修了眉毛,头皮磨得光滑剔亮。不再穿那红黄相间的密宗僧袍,改成了通体月白色的中原样式的僧袍。看着也是个人模人样的俊秀和尚,以他现在的样子,怕就是当年被他害过的仇人见了面,都认不出来。
随着一路上做的一些善事,鸠摩智的心绪愈加的平和,对于修行的执念也没有那般的深了,却反倒让修为更加的精进。
从最开始通过种种武力帮助那些百姓,到后来传授百姓佛理,为他们讲经说法,一时之间,名声更是大噪。
“李嬷嬷,我姑姑到底去哪儿了,还有我表妹呢?已经许久未曾见过她们了。”慕容复在江南水榭的外面质问着被李青萝留下来执掌山庄的李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