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想做什么?”
弗林斯两手一摊:“说实话能做得很多,可却不知道意义在哪儿?技术?思想?我想可能会写一本书。”
“还真像你,我可没你那么多想法。”
“想法不多是好事,有的时候单纯一点儿并不是什么坏事,你的老师不是也这么说吗?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智者,中国我没白来,我看见了那座山,又看不清那座山,我想这才是中国的智慧吧。”
谢向明吐了一口气,喃喃道:“不愧是康奈尔大学的,聊天儿都聊得这么有哲理。”
“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有没有什么要我带给老尼的?”
“嘿,别说,这两年我还一直想,还真有。等你走的时候给你,别打开偷看啊。”
“哦?”
…………单纯一点。目送妻子坐上大巴车离去,谢向明开始了艰难的带娃生活。五岁的男孩儿逃得没边儿,令谢向明疲于应付,他开始有点儿钦佩妻子了,怎么能把这么调皮的小家伙调教得那么听话?“他长得可真快呀……”想想孩子两岁的时候,需求可比现在少了不止一点儿,机器人要是能以这个速度增长就好了。“机器人?”
谢向明一下子站了起来,吓得小家伙差点儿没钻桌子。“在家老实玩儿啊,困了就去睡觉,听明白了没有?”
谢向明也不管孩子懂不懂,抓起帽子就往门外跑。所里是有专车,可不是配给他的,跑出去才发现天已经黑透了。“这东北的天怎么黑的这么早……”抱怨是等不来车的,谢向明又不喜欢骑自行车,匆忙管邻居借了一台,歪歪扭扭地骑到单位,一头扎进办公室里。《关于机器人产业升级我之见》……这次的报告写得飞快,似乎一下子开了窍,结合之前理清过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他洋洋洒洒写了一个晚上,再抬头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遭了!孩子!”
正在上班的人们摸不着头脑地看着谢向明推着自行车飞速往反方向奔跑,议论纷纷。…………“嗯……还不够完善,但大框已经有了。”
康承业推着眼镜,看着谢向明一气呵成的报告,赞许地点着头。“老师,眼下国内机器人市场遇冷,虽然华兴这次带了个头,但各大企业的普遍的抵触情绪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产业要升级,人也要吃饭,说到底这是个认知的问题,我们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我觉得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唯有先做起来才能考虑日后做大做强的问题,所谓任东南西北风就是这个道理,产研分开,做企业,做大企业!”
康承业放下报告,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但却并没有马上给予肯定。“向明,你知道一叶知秋的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更应该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事可不是报告上这几千字那么简单,做研究也好,做企业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担当,你扪心自问,你准备好了吗?”
科学家能不能做企业,的确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可谢向明却早就想好了:“老师,机器人不就是跨领域的吗?人在成长中因为积累所以才能在特定的时候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与先理论后实践的机器人不同,人在做事的时候计划准备得再好也得应付变化呀。”
康承业看了谢向明半天,反问道:“那自治机器人呢?”
谢向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那个多少还有点科幻概念,等我们有了那么大的服务器再实践吧。”
康承业终于欣慰地笑了:“去做吧,做你想做又能做到的事。”
“是!”
谢向明咧开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