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清秋说完这些,丫环便把清秋领出去睡觉了,孟氏扶着额,在灯下想着什么,忽然她抬头问道:“如辙也就这几天就该到了吧?”
旁边的下人立马答道:“是的老太太,如辙少爷自接到信之后,已经一个多月了。”
“好好,那就好。千万不要出了纰漏才好。”
等到林如辙一回来,她就不信她还没有办法让林启渊和徐越带着孩子留在林府。
这一次,是她策划了好几个月的,必须得成功。
徐越已经在收拾行李,还是来时带来的那些东西,她把几个包袱收拾好,心里有些担忧:“毕竟刘家村的日子,没有这府里的好,不知道这俩孩子回去之后会不会不适应。”
林启渊走过去,扶着她的肩坐下来:“你眼睛容易疼,就别老在晚上忙来忙去的,光线不好,回头疼了又要哭。”
徐越笑笑,靠在他怀里:“我哪有那么娇气?”
林启渊也不反驳,她的确是疼得厉害了,在他怀里哭过好几次的,每一次他都慌乱地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想替她疼,却发现自己毫无办法。
有时候也会想,若是在林府里,大夫医术也要高明些,徐越也就不用受那么多痛苦了,可是他却不敢提起回林府的事儿。
如今看来,她是的确讨厌在林府生活,甚至丝毫不愿意在这里多待上一些时日。
“给大姐和三妹以及爹娘准备的银子都包好了,是我去给还是你去给?”林启渊拍着她的背,缓缓问道。
徐越抬头看他:“这样贸然地给,他们必定不会要。”
“那就派小厮临走之前给他们。”
徐越点头,不再反对,她的茶园也渐渐地开始赚钱,做点心的事情虽然被林启渊批评说实在太累便放弃了,但是茶园总不能半途而废,他也就没说什么。
等到茶园这一茬茶叶卖到钱了,就给林启渊多做几件衣服鞋子,他对自己好,自己也努力地对他好,这样大概也能安心些。
徐越心里想着这些,林启渊却忽然悠悠地说道:“你想不想,再要一个孩子?”
第七十六章
听着林启渊的话,徐越一怔:“怎的忽然提起这个?”
林启渊怀里抱着她,轻轻一笑:“只是说说罢了,你别多想。”
前几日,他在回廊里看着徐越跟府里的一个婆子说话,那婆子怀里抱了一个稚儿,粉粉嫩嫩小小的一团,徐越接过去抱了抱,行动之间一片温润。
远远的,他都能瞧见她脸上的笑,似乎是手里抱着一个多么可爱稀奇的孩儿。
不知道清秋和清时小时候,都是什么样子的,她抱着的时候都是什么心情,听她讲过几次从前的事情,都是一些艰难之处。
渐渐地,他对自己没有在孩儿小时候来陪着这件事感到耿耿于怀。
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再要一个小孩子了。如今清秋和清时也都要八岁了,再要一个孩子,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只是,听她说她生育只是似乎是吃了不少苦头,林启渊想想还是作罢,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口不择言。
徐越静静地,说道:“等清秋和清时再大一些,也不是不可。”
林启渊听到这句话,心里头只觉得像是猛灌了一壶山泉,他摸着徐越的头发,喃喃道:“你既应下了,我便记在心上了。徐越,你说这话,我高兴得很,回去后,地里的草都交给我来拔,你就坐在在田埂上看着就行。”
听到这话,徐越都忍不住笑了,她抬起头看着他:“你那手估计只是个写字舞剑的,上次你帮着拔草的那块地,下了场雨,草长得更快了些。”
林启渊有些尴尬地摸摸鼻子:“下雨这也怪我?”
果然对农事一无所知,好在他的银子都已经进了自己的腰包,自己养着他也没有问题。她从他怀里走出来,继续去整理床上的被褥,一边说道:“当然怪不得你,你那腿上旧疾还未好全,家里的事情就莫要再操心了。”
林启渊看着她文静的样子,心里只觉得舒坦,好像自从回了刘家村,他就时常会觉得,日子过得不疾不徐的,温润极了。
因着徐越和林启渊就要启程回刘家村了,徐松和县令大人也带着孩儿坐了回去的马车,林启渊派了小厮给他们马车上塞了许多东西,连带着那事先准备好的东西都一并放了进去。
清时和玉楚更是变成了好兄弟,临走之前拉着手约定着十年后再见。
徐松和徐越在旁看着也觉得心里感慨,一转眼,她们的孩子都这么大了,不知道十年之后,又是什么模样?
周彩凤眼泪哗哗的,她看着清时和玉楚脚上一模一样的鞋子,都是她连夜赶工赶出来的,针脚定是十分粗糙。
“好孩子们,脚上的鞋可还舒坦么?”
清时和玉楚都笑着答道:“鞋子穿着舒坦,多谢外祖母。”
周彩凤又哭了半晌,才让徐松离开。
徐越安慰着她,看见她眼睛里血红一片,心里渐渐有些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