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件没什么争议,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后就轮到王凝之的几个兄弟了。
“你们几个,我会封王爵,但有两个限制,”王凝之说道:“不设封国,降等世袭。”
前面一个好理解,毕竟藩王造反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设封国对大家都好,但降等世袭,众人都没听说过。
王献之疑惑道:“阿兄说的降等,是不是指推恩?”
“不是,推恩的前提是有封国,”王凝之解释道:“我封的爵位,只有食邑和俸禄,降等是指你们的王爵传给儿子时,会降为公爵,以此类推。”
王徽之和王献之对视一眼,心情有些复杂。
郗璿问道:“那岂不是几代之后,就降为平民了?”
王凝之点点头,其实清朝的降等袭爵,是有保底的,不会降到平民,但他不打算全盘照抄,说道:“天下太平之后,爵位只会滋生享乐,若是数代之内全是庸碌之徒,降为平民也是应该。”
这个制度听起来有些残酷,郗璿心生不忍,年纪大了,难免为子孙考虑得多些。
其他几人也都沉默不语。
王凝之打破尴尬,进一步解释道:“我说的是常例,包括王爵和其他因功所封的爵位,但若是真有大功于国,我也不会吝啬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见众人仍面面相觑,王凝之将目光放在两个兄弟身上,笑道:“怎么,对自己没信心,还是对自己的后代没信心?”
王献之苦涩一笑,他和郗道茂只有一个女儿,好像担心得有些多余。
王徽之则突然想通,洒脱笑道:“我可是王爵啊,降等也够传好几代,再往后,我也管不着了。”
“你就不能努努力,为后代挣一个世袭罔替吗?”王凝之没好气道:“我跟你明说,照眼下的功劳,子重和子敬都是有可能的。”
王徽之不以为意,拉了拉献之,笑道:“子敬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啊。”
王献之甩开他,“这种事不可以说笑。”
王凝之瞪了一眼不着调的老五,说道:“今日所说之事,还没有对外公布,乃是绝密,你给我管住嘴。”
他先与几个兄弟说,是想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免得像这次为王羲之追尊帝号和上庙号的事,内部人的想法都不统一。
王徽之忙道:“阿兄放心,我分得清轻重,出去之后,便只说书院的事,让那帮人看看我的能耐。”
王凝之点点头,“你那些不愿入仕、或者说无心仕途的朋友,都可以安排到书院去,朝廷会提供俸禄。”
众人又讨论了一阵,这才散去。
郗璿单独留下小儿子,又说了一阵子嗣的事。
王献之还不到四十,与表姐郗道茂的感情甚笃,可美中不足,两人成亲这么多年,膝下就一个女儿。
郗璿知道儿子不会纳妾,留下他,是劝他早些过继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