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张四爷家里,现在整日吵闹。
虽然现在是民国初年,很多人不觉得三妻四妾有问题,但张家不是很有钱,张夫人还是陪着张四爷慢慢变富的。
现在张四爷把外头的女人孩子带回去,就让人觉得他不厚道。
上海县城的普通商人,找姨太太的真的不多。
桑钱氏还打听了崔老三和汪大头的事情。
上海县城有个老中医比较心善,崔老三和汪大头就天天去堵人家,跟人家求药。
至于求的是什么药,想也知道。
“多亏了谭峥泓的保镖,不然这两个糟心玩意儿,说不定会缠上我们家。”桑钱氏道。
“是啊,多亏了他们。不然被缠多了,爹说不定又要开始惦记大烟。”桑景云道。
桑钱氏道:“还是不能让你爹去外头。”
桑景云深以为然。
虽然现在桑学文戒毒成功,但如今外面到处都能买到鸦片,吃饭的酒楼里,都有人聚众抽大烟,真要把他放出去,谁知道会怎么样?
她上辈子的父亲肺部有结节,肝也不好,年纪大了之后几次戒烟戒酒,但忍了几个月,出去遇上有人分烟喝酒,就又抽上喝上了。
戒烟戒酒都那么难,别说毒品了。
倒是让桑学文在家待着挺好的,桑学文帮她誊抄稿件,真的省了她很多事情,家里的各种活儿,现在也有人干。
桑景云回家后,直接去了孤儿院那边,看姚同丰给孩子们上课。
姚同丰的上课进度非常慢,但还是有三个孩子跟不上,十以内的加减法,掰着手指头都算不清楚。
他们明显是因为种种原因,智力方面存在问题。
再过几个月,如果他们一直跟不上,谭峥泓打算给他们安排别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去厨房帮忙。
在现代有义务教育,一些孩子即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考不及格,也依旧能读书,但这个时代非常残酷。
读书需要的课本纸笔都很昂贵,外面还有很多孩子压根读不上书,谭峥泓不可能一直供他们读书。
对他们来说,读书的意义也不大,还不如学点生活技能来得实在。
所有孩子里,陆盈的成绩遥遥领先,抛开她,桑景丽和江来的进度遥遥领先。
江来成绩好是因为年纪大以及主动学,桑景丽成绩好,则是因为家里有人教。
桑景云看了一会儿之后,就去了厨房,跟钱表姑聊天,同时也从钱表姑那里,得知孤儿院的孩子又多了两个。
一个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头大身体小瘦骨嶙峋的三四岁女孩儿,另一个则是刚出生的男婴。
这年头的人一般不扔男婴,那男婴是的母亲,是一个做皮肉生意的女人。
桑景云想到这时上海数量庞大的,从事风俗业的女子,心情有些沉重,但她能做的事情很少。
这个时代,对底层百姓,实在太不友好。
正聊天,谭峥泓来了。
“桑小姐!”谭峥泓笑容满面地朝着桑景云挥手,顺便将手上热腾腾的糖炒栗子递给桑景云:“我专门拿了火炉温着的!”
“多谢。”桑景云笑着接过那包栗子,拿出一颗吃。
谭峥泓又道:“桑小姐,我帮你打听了英文报纸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姓顾的教授,他一直在研究西方,收集了很多西方的报纸,以及跟战争有关的资料,只是他的这些资料不外借,我们若是要看,得去他家。”
“我们可以上门拜访吗?”桑景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