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君秋澜去找段文说过之后,这次重新选拔,就没有再局限于出身,甚至是功名。
能通过段文考核的,还要做一张君秋澜给出的试卷。
这张试卷是为了考验人品的。
里面出的题型,基本上在村子里做知青任教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让大家说一说,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想法,或者会有什么做法。
从他们的答题内容,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了。
虽然这样还是不能完全避免他们担心的问题,毕竟肯定会有人刻意去迎合这些问题,以及考官想要的答案。
总归是比光看学问要好一些。
这回他们村来的两个人,都是城里的富户,还都是家里的小儿子。
这时代,除非长子难堪大用,否则是轮不到小儿子去继承家产的。
如今官府出了这个政策,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出路。
怎么都算是吃官家饭了,是段知府钦命的教书夫子,虽然不算官,但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吏了。
也就导致,来到他们村的两个年轻人,干劲都十分充足。
年纪也不大,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牛劲。
除了教村学的孩子们读书,每天都抽时间去晒谷场,让里正集结村民,让大家一起学习。
还有那些家贫,没办法送孩子去学堂,通通都来。
小孩子,也是他们重点照顾的对象。
由于有两个夫子的带领,原本在村学读书的孩子,也自发去了人群,去教他们的叔伯婶娘。
一时之间,村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至于原本的李秀才,他也在君郁的劝说下,去参与了考试,然后被分到隔壁村子里去了。
离家也不远,每天都还能回家。
回家之后,三个读书人,都还能分享一下彼此的教学经验。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君秋澜得了两天的假期,不用去学习,他也准备赶紧把手里的事情给办了。
总不能次次都是晚上出门去见这些加入他们的同志。
还有,之前答应给同志们买的书籍,也全部都到了。
不光是如此。久㈤⒉1⒍菱⒉8叁
因为这次给出去的书太多了,君秋澜在书到了之后,还亲自看了一遍,把不合适的地方都给撕了,或者涂改了。
他们确实是需要先进的思想,但步子也不能一次性跨越得太大。
还有那些什么出版社,出版地址这些,该涂掉就涂掉。
虽然这个世界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另一本书,但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吧。
还有要给段文和苏先生的对讲机。
这个东西,确实是很有必要备上。
有时候,只是有几句话需要谈,但沟通不方便,还是得亲自出门去找一趟对方。
有了对讲机就方便多了。
大大节省了沟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