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曰:
………
皇权的专断随意性和矛盾性决定了无论皇帝怎么干都自有人为他说法。
一个组织最不缺的就是汲汲之客。
大道三千,我华夏最不缺的就是经典和故事、成例。
乱搞?别张着嘴巴乱说!
都是有理有据的!
第260章议庙(三)
朝政败坏、天下大乱?
哈,败坏的又不是我的江山,亡国了被屠的又不是我的家族,只要顺着他的爱好来能得到美名、权力和富贵,他都不在乎,我在乎什么?
因此,在了了一桩心愿之后,李某人又思考起怎么巩固定制,确保这次修正的成果不会被再次修正。
或许,可以搞一部类似《圣唐教令》的一人之法?
在我划的圈子里跳舞,不准到处引经据典。
修正礼乐制度,构建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同时,在某些方面限制嗣君和臣子。
就和《皇明祖训》那样性质的。
用祖训授予官僚、朝廷大义和道德制高点来压制皇帝。
用种种“敢怎样怎样,就群臣弹劾,凌迟此人,全家处死”
的规矩压制奸人。
啧,似乎可行。
唐朝君臣大搞修正主义,明朝,似乎没几个君臣敢搞“变通”
吧?
但凡事福祸相依。
武德充沛是唐兴盛的根本,也是它衰落、动荡的原因。
全国普设团练,传授老百姓行军打仗本事的,只此一朝。
但事实证明,赋予所有百姓“保家卫国”
的权力和能力,并非好事。
习惯变通是唐朝动荡的原因之一,也是它能一次次有惊无险的原因之一,李某人种种改革不困难的原因也正在这里。
换后世,你敢给祖宗除庙,洗洗睡吧。
同样的,朱和尚的各种设计是让明朝政治稳定的根源之一,也是明朝衰落、僵化的原因之一。
一个过于灵活多变,一个过于守旧呆逼………
这事怎么弄,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圣人无意识揉捻着南宫宠颜的某个部位,摸着下巴,神游天外。
另外,关于税法,圣人也有些想法。
国朝百姓倚仗武力抗拒交税,每次交税总是心不甘情不愿,乃至把刺史杀了的事也不是没有过。
这不禁让圣人深感担忧。
怎么让百姓心甘情愿呢?
如何让百姓被卖了还帮自己数钱,这是个技术活。
圣人考虑做个实验。
按李德裕设置备边延资库的案例,成立一个保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