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三教九流(一)
“该行还得行,不然省试都过不了,哈哈。”
有热心群众提醒。
“殿试和奏对考什么?问吏治?藩镇?制度?复兴?”
对坐喝了口蜜水,追问道。
青衣士人撑着脸:“多事之秋,什么都可能,但事分轻重、缓急、大小,当下要务是剿朱。
若问平叛,贼势犹炽,但气焰已虚,正如史贼在洛。
威胁固强而颠覆之力全失,其众疑窦自分,不过瓮中之鳖。
因此,当以锐意进取、和谐诸侯为上,而非闭关坚守。”
对坐摇头:“想伐蜀、伐晋,我不强,讨贼也是做嫁衣,是谓杀一贼而复生一贼。
克用狼子野心,拓跋珪也,杨坚也。
行密,孙权之相已显。
功将成,恐怕会被二贼盗摘果实,瓜分河南。
若汴人杀朱而降,比怀仙之逼朝义,则叛军余孽宜稍留任。
等河东、淮南这俩强藩像朔方军被肢解,才能清扫余毒;这也是代宗留鉴后人的万全成例。”
“在藩镇割据下欲为复兴,太难。”
青衣士人耸耸肩,长出一口气:“宪宗也只能做到形式上的统一。
这是谋国之见,看圣人怎么想了。
杀掉朱温,只是千里之行第百步。
形势人心之复杂,绝不可骄狂冒进。”
“赵、魏勤王,君怎么看。”
“赵人自王武俊以来,十几任节度使和平相传。
魏贼百年易八姓,一日能杀三帅。
特别凶险,不可恃信,是缘木求鱼。”
青衣士人满脸反感。
诸座席听到这,顿时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两人。
“兄台高见!
敢问尊姓大名?”
青衣士人开口:“吴县归黯。”
另一人笑笑:“惭愧惭愧,富春陆由生。”
“在下杜狐,幸甚,幸甚!”
一名装束华贵的年轻人起身春风拱手。
我去!
有人惊呼出声,杜狐不是太尉的侄子么?
“京兆杜狐?”
“杜老三,你明明可以门荫入仕,何故与我辈争抢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