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甚者,宜柴葛煎,里热甚者,宜搜毒煎加柴胡,或用六味消毒饮加酒芩、木通、栀子、黄连、山
楂、蝉蜕、归、芍、红花之类,或调退火丹加减用之。如热毒内甚而发惊狂谵语者,宜用紫草煎汤
磨犀角汁、调朱砂益元散,或退火丹解之。以上凡解毒之后,红紫退,二便调,能食不渴,此表里
皆清也,切勿再为解毒,须急以保元汤、四物汤、六物煎之类,调补气血以助灌浆收靥,否则恐变
痒而不能善其后矣。如痘疮内热之甚,大便硬结不通,大渴烦躁,腹胀满,脉见洪数而痘出不快
者,此热毒壅伏于内,须遍利之以祛其热毒,宜柴胡饮子,或三黄丸;甚则承气汤,或用猪胆导之。
然此惟热毒在里,痘形未见,不得已而微下之可也。若斑点隐隐见于皮肤中者,此已发越在表,乃
痘疮正发之时,切不可妄用下药。凡痘疮初出,但见红点稠密,急用缠豆藤烧存性,加制过朱砂,
连进二三服,或用薄荷、牛莠子煎汤,调退火
丹服之,另用吴茱萸为末,以水调摊足心,引下热毒,亦可解散其势。
一、痘出变黑,乃危证也。盖痘疮乃血气滋灌,血足气充,则痘自红活;若热毒熏烁,则成焦
黑;若阳气不充,则成灰黑。且黑为水色,其亏在肾,以阴犯阳,最为恶候,当辨而治之。若热毒
凝聚,大便秘结,或烦躁热渴而为焦紫黑陷者,须通其便,先以解里之急,宜柴胡饮子,或当归丸。
得利后,宜即以紫草饮,或加味四圣散以化表之毒,仍用胭脂汁以涂之。若大便不结,别无大热等
证,而痘色黯黑者,总由脾虚不能制水,故见黑色,宜速用五物煎,或保元汤加紫草、红花服之,
外点以四圣丹、胭脂汁。若渐见红活则吉,若更干黑则凶。《心鉴》云∶凡治黑痘,常用保元汤加
芎、桂补提其气,气旺则诸毒自散,黑者转黄,屡试屡验。
一、夹疹夹斑证,本非痘中吉兆,然亦有轻重之辨,宜酌而治之,外有本条,仍宜参阅。凡发
热二三日之间,痘形未见,忽然偏身发出红点一层,密如蚊蚤所咬者,决非痘也,此乃斑疹之属,
多为风寒所遏,不能发越而斑先见也,宜疏邪饮,柴葛煎、或败毒散之属,微散而解之。但得身凉
,斑必自退,再越一日,痘出必轻矣。凡痘夹斑疹齐出者,亦宜辨其寒热,若表里俱热而邪不解者
,宜柴葛煎加减主之。若热邪不甚而表邪甚者,宜疏邪饮,或柴归饮加羌活、防风、干葛之类主之
,或败毒散亦可用。若痘夹红斑如锦纹者,宜凉血化毒汤加柴胡、黄芩、玄参、犀角之属主之。若
痘出夹斑夹疹而眼红唇裂者,表热也;烦躁大渴,妄言妄见者,里热也。表里俱热,最为凶证,若
不表里兼治,何由得解?宜双解散主之。若加闷乱气喘者必不治。
一、贼痘者,于出齐之后,其中有独红独赤独大,摸之皮软而不碍手者,此贼痘也。过三日之
外,必变成水泡,甚至紫黑泡,皆危证也,急用保元汤,或六气煎加紫草、红花、蝉蜕解之,或用
灯草、木遍煎汤,调下益元散,利去心经之热,而红自退。如已成水泡,宜用保元汤,倍加四苓散
利之,此秘法也,不然则遍身擦破,臭烂而死,
一、病于未出之先,倘有湿疮脓水流注者,用附石末敷之,以防其漏气,或真正绿豆粉亦可。
起发三朝治款(二十六)
属性:痘疮放标之后,渐渐起胀,但肥胖一分,是胎毒发出一分,胖尽而毒出尽也。有不起者,或因
元气之弱,不能送毒,或有杂证阻滞,不能升发,皆痘前之失调理也。此时当速治之,否则后难为
矣。
一、痘宜渐发者吉,若一齐涌出,皮肉虚肿者,此表虚不能收摄,故奔溃而出,后必痒疡或成
溃烂,急宜人参固肌汤,或芎归汤。若血热者,宜凉血养营煎。虚甚者,宜六物煎。毒盛者,宜六
味消毒饮,或四味消毒饮出入用之。
一、痘不起发,或起而不透者,多由元气内虚,不能托送,故毒瓦斯留伏不出也。毒不尽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