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王荟府上的气氛十分凝重,哀伤过后,愤怒的情绪开始占据上风。
在场的不少人摩拳擦掌,打算在第二日的朝会上,为王荟鸣不平。
王珣到场敷衍了几句,便带着兄弟王珉匆匆离开了。
王岷问道:“谢幼度已经离开京城了,不如我们也请旨离开?”
“来不及了,”王珣叹道:“这点我不如谢幼度,我心里总还是有点念想,再说明日就是朝会,退无可退。”
王珣要是真想和那群人划清界限,大可以去找王凝之说清楚,但他多少还是存了点侥幸之心,万一那帮人闹成了呢?
王岷低声道:“不如称病,先躲开明日的朝会?”
“那就是两头都得罪了,”王珣苦笑道:“明日再见机行事吧。”
兄弟俩一路说着,牛车渐行渐远。
王家的宅邸内,愤怒的众人仍在肆意宣泄着不满的情绪。
次日的朝会,官员到得很齐,连一向不怎么参加的沈劲也出现了。
但就整体而言,排得上号的武将仍然不多,边州领军的将领大多都没回来,只有沈劲和刘牢之在列。
范围再扩大一些,还有慕容垂、刘袭等寥寥数人。
例行的朝拜之后,王凝之没有给那群人开口的机会,而是抢先发布了一道新的旨意。
这回是因功封爵的。
其中谢玄、郗超和沈劲等人是郡公,桓冲、朱序和刘牢之等人封县公,其余像王珣、王临之、皇甫真等人为县侯。
追随王凝之的武将,去世的邓遐和庾希,追授郡公,允许其子袭爵,刘袭、诸葛求和郑遇等人,都册封为伯爵;
前朝的爵位,只认五个,分别是王导的始兴公、谢安的建昌公、温峤的始安公、郗鉴的南昌公和陶侃的长沙公,他国归降后的爵位,如慕容暐和慕容垂,则保持不变,以上均可降等袭爵。
其余还有因功分封的伯爵以下爵位,名单很长。
随着名单的一个个念出,众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大周受禅于晋,王凝之却不认晋朝的爵位,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所以这下不是降等袭爵的问题,而是不少世家的爵位直接就没了。
江东的高门,除了少数早就站队王凝之的,就只有王珣和王临之得到了高等爵位。
所以不少人的目光在王珣和王临之身上移动,满是怀疑。
王珣暗自叫苦,觉得这是王凝之在坑他,他本来就有亭侯的爵位,现在升了一级,却招来这么多仇恨。
王临之则比较淡定,在他看来,他的爵位是因为父亲王彪之当年结下的善缘,王彪之在世时,对王凝之这个侄儿还算照顾。
他与王凝之的血脉也最近,是同一个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