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下,王凝之和谢玄目送朱序带着苻融离开。
抵达华阴后,朱序便会让苻融自行返回长安。
王凝之并不担心先放了苻融,秦国会耍赖,在这方面,他相信苻坚和苻融的人品。
谢玄的眼神飘向远方,悠然道:“下次再见,是不是就不能和姊夫站在一起了?这个称呼以后也不能再用了。”
王凝之玩笑道:“怎么,你不愿意和我站一起,想造我的反?”
谢玄摇摇头,叹道:“我还记得当年在建康厮混,姊夫让我去鲁阳的情景,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谢玄从鲁阳县令做起,后来跟随王凝之收复中原,坐镇兖州,数次北伐,消灭燕国,而后调任雍州,主持河东的战事,继而拿下并州,眼下又坐镇河东,负责攻略秦国。
论对外的战功,他是王凝之麾下第一人。
不过整体算起来,刘牢之和他差得不多,因为针对建康朝廷的脏活和扬州平叛的事,都是刘牢之做的,王凝之领军之时,也多以刘牢之为大将。
刘牢之差在出身,没有像谢玄那样,很早就做了一方统帅。
他俩之后,就是故去的邓遐和眼下坐镇洛阳的沈劲,其他武将,如朱序和刘袭之类,要么加入太晚,要么起点太低,都要逊色不少。
王凝之想到自己也是从鲁阳起家的,不禁笑了,说道:“你这一路走来,都是我安排的,我能走到今天,你出力最多,就算现在想反悔,也撇不清干系了。”
“有什么好后悔的,”谢玄转过身子,看向王凝之,“没有姊夫,我这会指不定还在什么地方虚度光阴呢,这些年足够精彩了,我也相信姊夫会是个好皇帝。”
王凝之表情古怪,暗道没有我,你照样可以名垂青史,配享武庙。
“你应该能看得出来,我对世家并无好感,你就不担心我以后会对谢氏出手吗?”
谢玄笑道:“王朝都有覆灭的一天,世家为什么就不能?只是时候没到罢了,也许姊夫就是那个终结世家的人,这样反倒好,谢家至少可以体面收场。”
顿了顿,他又促狭道:“再说有阿姊在,姊夫要对谢氏出手,不如先担心自己。”
“你倒是洒脱,”王凝之没有接他的玩笑,叹道:“可惜我并不是那个人,但我希望阿奴是。”
谢玄思维敏捷,立马就反应过来,“姊夫指的是废除中正制,以后都采用这次洛阳大考的形式选官?”
王凝之点头道:“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想要彻底终结世家对官场的垄断,就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群体来替代它,你可以认为是读书人,或者说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
谢玄想了下,笑道:“太遥远,我应该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但很期待。”
王凝之笑了笑,没有继续往下说,凡事都有利弊,现在觉得世家垄断是头号问题,可用科举解决了世家的问题后,新的麻烦也会随之而来。
谢玄渡河北上后,王凝之也离开潼关,回到河南郡,然后进入荆州。
荆州由桓石虔和桓石民兄弟掌管,两人与王凝之的关系都还不错,桓石虔曾领军为王凝之效力,桓石民和王凝之则是连襟。
路过南郡的时候,桓石虔坐镇前线,不在城中,桓石民盛情招待了王凝之。
他自然知道王凝之这个时候去建康意味着什么,但并不在意。
在南郡待了几日,郗超在建康的行动有了效果,各地祥瑞频出,民间的议论慢慢传到了荆州。
什么琅琊郡出现了黄龙,冀州有人看到了一群凤凰,至于白雉,也就是白色的野鸡,还有麒麟、白虎之类,各地更是纷纷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