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试图从树枝的缝隙中穿过,却被密集的枝条挡住,只能顺着“V”
字形的导向,朝着岸边的缓坡游去。
“来了来了!
叶凡哥,有鱼进去了!”
二柱眼尖,兴奋地大叫。
只见几条巴掌大小的鱼,慌不择路地冲上了铺着树叶的缓坡,在浅水区扑腾着。
叶凡眼疾手快,将背篓往水里一抄,几条活蹦乱跳的鱼便落入了篓中。
“哈哈,还真行啊!”
王大壮看得目瞪口呆,随即也兴奋地大笑起来。
这法子虽然简单,却异常有效。
尤其是在这鱼儿没怎么见过“世面”
的原始溪流里。
三人轮番上阵,在上游搅水赶鱼。
不一会儿,叶凡手边的背篓里就装了不少鱼。
大多是常见的鲫鱼、鲤鱼,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杂鱼,个头虽然不算特别大,但胜在数量多。
东北的冬天确实天寒地冻,但正如老人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林溪流间的物资,当真是丰富。
二柱和王大壮是越干越起劲,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他们以前也下河摸过鱼,但哪有这么轻松高效的。
“叶凡哥,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这种法子都能想出来!”
二柱一边使劲用木棍拍打水面,一边佩服得五体投地。
叶凡只是笑了笑,没多解释。
半天工夫下来,三人带来的三个背篓,竟然都装得满满当当。
沉甸甸的鱼获,压得背篓都有些变形。
最大的那条鲤鱼,怕是有三四斤重,在篓子里还在不甘心地甩着尾巴。
“够了够了,再多就拿不动了。”
叶凡看着这丰硕的成果,满意地说道。
二柱和王大壮也是累得够呛,但看着那三背篓活蹦乱跳的鱼,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心的欢喜。
“叶凡哥,你说供销社能要咱们这鱼不?”
王大壮背起一个鱼篓,咧着嘴问。
叶凡点头:“肯定要。
这年头,鱼可是好东西。”
三人收拾好东西,背着沉甸甸的鱼篓,踏上了返回黑山屯的路。
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每个人的心里都热乎乎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今天这收获,可真是双喜临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