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选为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率领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赴联邦德国参观访问;应聘为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
12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散文集《季羡林选集》由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
1981年(七十岁)
散文集《朗润集》、《罗摩衍那》(二)分别出版。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1982年(七十一岁)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罗摩衍那》(三)、(四)分别出版。
1983年(七十二岁)
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选为六届人大常委;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当选为会长;
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筹备组工作。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罗摩衍那》(五)出版。
1984年(七十三岁)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罗摩衍那》(六)、(七)出版。
1985年(七十四岁)
主持的《大唐西域记校注》出版;
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印度与世界文学国际讨论会”和“蚁蛭国际诗歌节”,被大会指定为印度和亚洲文学(中国和日本)分会主席;组织翻译并亲自校译的《〈大唐西域记〉今译》出版。
作为第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代表团顾问,随团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史学家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译自英文的印度作家梅特丽耶·黛维(MaitrayeDevi)的《家庭中的泰戈尔》(TagorebyFirside)中译本出版。
1986年(七十五岁)
当选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
应聘为中国书院导师;
北京大学东语系举行“季羡林教授执教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和论文《新博本吐火罗语A(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1。3l21。3111。9l11。912四页译释》,同时获1986年度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率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访日赠书代表团回访日本。
1987年(七十六岁)
应邀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主编的《东方文学作品选》(上、下)获1986年中国图书奖;《大唐西域记校注》及《大唐西域记今译》获陆文星—韩素音中印友谊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
1988年(七十七岁)
论文《佛教开创时期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成果奖;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