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喉中,一股浓郁醇香,自喉中散发了开来,令他都沉醉了。
浑身,舒坦了。
刘赫一饮而尽,又再斟酒。
可惜的是,酒坛中的酒水,只剩下了一杯了。刘赫饮了第二杯酒,两杯酒下肚,心中的一丝郁结彻底的抛到脑后,不停的和大厅中的官员推杯交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人都有了一丝的醉意,喝得相当高兴。
大厅中的气氛,非常热络。
刘赫也是喝高兴了,虽然今天出现了刘裕吐血的一点小瑕疵,总体而言,还是相当好的。尤其是收获了一对夜光杯,他的心情更是不错。
此时,国傅苏景站出来。
他的面容很严肃,步伐沉重,一步一停顿,来到大厅中央站定。
而后,他双手合拢,向刘赫长揖了一礼。
这一幕,令众人噤声。所有人看向苏景,不知道苏景怎的突然如此严肃的走出来。厅中的气氛,也为之凝滞,透露出一丝的凝重了。
刘赫问道:“苏卿,何事如此郑重?”
苏景正色道:“殿下,臣请册立宣公子,为北海郡国世子。”
刷!
刘赫的脸色变了,眉宇间多了一丝凝重。
此时此景,册立刘宣为世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厅中的官员看向苏景,也是颇为惊讶,没想到苏景竟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册立刘宣作为北海郡国的世子,这举动令人震惊,甚至是不解。
刘赫问道:“苏卿为什么突然提及此事?”
苏景回答道:“回禀殿下,臣之所以提出,理由有三。”
刘赫道:“说来听听。”
对于刘宣,如今的刘赫不仅不厌恶,反而相当的欣赏。如果苏景的分析有道理,册立刘宣作为北海郡国的世子,也是可以的。
再者,刘宣本身是嫡长子。
按照规矩,世子之位,本身就应当是刘宣的。
苏景不卑不亢的道:“第一,宣公子天性纯孝,仁慈敦厚。殿下大寿,宣公子所展现出来的,无不体现出他对殿下的孝心。”
“第二,宣公子治理观阳县期间,荡平贼匪,发展农耕,令百姓安居乐业,让贫瘠不堪的观阳县,成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县,能力不言而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名士许劭来剧县,曾断言宣公子有‘商之伊尹、周之周公’的面相。许劭点评,一向是铁口直断,绝不差错。此事如果是真,臣就是恭贺殿下了。不论是殿下,亦或是我北海国,必定大兴,甚至是汉室中兴。到时候,殿下也自当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