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明1624最新章节 > 第73部分(第2页)

第73部分(第2页)

虽然寻找开普勒非常的辛苦,但是挖走开普勒却是远比伽利略容易得多。钟光华找到开普勒的时候,开普勒的一个孩子刚刚因为贫困去世,钟光华的到来给这个已经无米下锅的家庭带了希望。

仅仅只用了一千荷兰盾,前后只是说了几句话就收买了这个名垂青史的科学家。

“皇帝陛下已经为您全家准备了所需要的一切,您以后再也不用为面包发愁了,你所需要的研究费用,皇帝陛下允诺将完全由皇室负担。”钟光华说道。

开普勒和他的妻子商量之后,立刻决定跟随钟光华前往阿姆斯特丹。何况开普勒是个新教徒,在这里他受到了天主教教徒的排挤。

就在钟光华带着开普勒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李海龙已经抵达了罗马。李海龙在得到孙元化的指示之后,立刻就前往了罗马。李海龙也给教皇进献了从大明带来的礼物,礼物主要是来自大明丝绸和瓷器。

对于大明使者的到来,乌尔邦八世是非常欢迎的。大明对于整个教会来说,是一块蓝海,而且大明在教皇心中,是一个极其富庶的国度。

“听说你们孙大使是一位天主教徒?”乌尔邦八世问道。

“回教皇冕下,是的,在大明已经上数十万的天主教徒。”李海龙说道。

“看了利玛窦和龙华民等人在大明传教取得了不错成绩。”乌尔邦八世满意地说道。

“在大明有亿万的百姓,还有许多人无法谛听到教会的福音,我恳请教皇冕下能派遣伽利略前往大明传教。”李海龙恳求道。李海龙现在想到是怎么把伽利略骗到大明去?其他对他来说都并不重要。

“为何要指定伽利略?我可以派遣更多更优秀的传教士前往大明。”乌尔邦八世说道。

“在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富有整个帝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得不到皇帝陛下的认可,教会是很难在大明发展起来的,而陛下自从阅读了伽利略先生的书籍之后,一直将伽利略先生引为人生的知己,如果教皇冕下能让伽利略先生前往大明传教的话,必定会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这比教皇冕下派出更多更优秀的传教士更有用。”李海龙解释道。

(本章完)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六章 帝国银行一案

“此事需要教会商议之后才能决定。”李海龙的话的确打动了乌尔邦八世,在中国的传教,如果能打动大明的皇帝陛下,的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朱由校来自后世,经历了几十年的无神论教育,想说服他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李海龙的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轻易地就说服了整个教会的高层。伽利略被特意招到罗马面授机宜,然后乌尔邦八世准备派遣了一支五十人的传教队伍和伽利略一起前往大明。

对于这个要求,李海龙肯定是无法拒绝的,双方约定在里斯本集合,然后一起跟随大明的船只前往大明。

在说服伽利略和开普勒之后,孙元化开始准备第一班返回大明的船只。虽然孙元化同欧洲各国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甚至连英国的查理一世都搭上了线,而且查理一世也在考虑同大明建交一事。

但考虑到海盗等问题,孙元化依然从欧洲购买了五艘最先机的战船和五艘商船,并且将其中一艘商船改装成豪华的轮船,专门用来运载从欧洲挖来的科学家。

……

凭借着大明强大的经济势力和国家影响力,朱由校在欧洲的计划开展地极其顺利。在大明本国开展的工作反而有些不尽如人意。

杨涟带着督察院工作组在六月份就抵达山东了,但是一直都七月份进展都并不是太顺利,小鱼小虾是抓了几个,但距离解决山东之事达到朱由校要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敢唆使流民砸抢帝国银行,一般小鱼小虾是不可能有这个胆子的。

而现在整个山东官场在这件事情似乎是铁板一块,袁可立虽然支持杨涟的工作,但是取消火耗,损害的是整个官场的利益,就连袁可立的亲信在这件事情也显得不是那么积极。

“袁抚台,已经七月底了,如果到八月底如果还不能解决帝国银行一案,到时候恐怕会有大麻烦。”杨涟坦诚地说道。

“可是陛下要亲自过问此事?”袁可立问道。

“陛下蛰伏三年多,自天启四年起,励精图治,甚至不惜赌上帝国的国运,只为中兴大明。现陛下欲推行新政,没想到刚出京师就遇到如此的大阻力。为了山东帝国银行一案,陛下已是龙颜大怒,如果迟迟不能破案,陛下一定会拿山东第一个开刀,到时候必定又会是血流成河。”杨涟说道。

“杨宪政,陛下可规定破案的时间?”袁可立问道。

“没有,但依陛下的性格,他不可能无限期拖下去的。”杨涟回答道。

“我以为此事极有可能牵涉到了山东一地的藩王。”袁可立轻声说道。

“山东一地可有鲁王、德王、衡王三位王爷,不知与哪一位有关?还请袁抚台明示。”杨涟立刻问道。

“我也只是有耳闻,但却没有确凿证据。”袁可立说道。

袁可立在山东待了好几年了,很多事情瞒不过他的眼睛,只是这次有藩王插手,他是真的有点担心最后的局面不好收拾。朱由校是要削藩的,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而且还被列入了新政,袁可立现在担心的是朱由校会借机削藩。

大明的藩王现在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仿佛就像一根被崩到了极致的弓弦,只要朱由校再稍微压迫一点,极有可能就会有藩王造反。狗急了还会跳墙,何况是人,这些藩王虽然被皇室当猪养着,但毕竟都是有想法的人,如果真的连食都不给,肯定会有一两个藩王会跳出来的。

袁可立从内心是希望朱由校暂时不要削藩的,毕竟现在帝国内忧外患,如果内部先乱起来,到时候肯定会给敌人有可乘之机。这一切就使得他在他的人在消极对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并没有太过在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