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怨,都怨魔煞太厉害了,都说兵不厌诈,谁知道她会带着人干什么?”传令兵吓坏了,紧怕将军一个不高兴,把自己斩了。
“对,就是她太厉害了,谁杀的望江百姓,谁出的主意,就应该由谁来承担,不应该找我,我没那么大的本事,不过我现在知道了,她是怎么知道我军如何布置的,鹰,就是天上飞的鹰,我还想给射下来呢,你说是吧?不少字”
录夫图塔此刻的状态非常不稳定,说出的话也是跳跃比较大。
“是,是,我听说了,唐军出动之后,来回调动,天上鹰翔无数,我吐蕃无论如何动作,对方都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就是那鹰在帮忙,我们的天上,好几天了,都有鹰在飞,就是它把我们的阵形告诉给唐军的。”
传令兵小心地往帐门口挪了挪,轻轻地说道。
录夫图塔却没有要杀传令兵的意思,而是又一拍大腿说道:“对,就是鹰,是鹰在报信,那你说,对付轻骑需要用轻骑,对付鹰需要用什么?”
“用,用弓箭。”传令兵回应。
“不~对,对于鹰也要用鹰,它飞那么高,你能射到?派人回去,问问,我吐蕃有没有训鹰的人,不要寻常的猎鹰,没用,那天上飞的绝对不是普通的鹰,翼州刺史张忠家里有多少钱?他能给儿媳妇派来一只寻常的鹰,给我找,找鹰。
等有了鹰我就不怕她了,至少不会被她打偷袭,你说是吧?不少字”
录夫图塔否定了传令兵的想法,把自己的判断说出来。
“是,是,就是用鹰对鹰,那我这就出去传令了?”传令兵找到了一个离开的机会。
“去吧,去吧。”
****
今天没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资涨价沙中闲
秋收的时节终于到来。凡是家中有地的人都准备好工具,人手够的就自己干,不够的就求人或者是雇人帮忙,粮食的价钱一涨再涨,有张家酒厂的字据在那里摆着,麦子一斗直接涨到了三十五文,大米也同样跟着到了五十文。
让其他在收粮的人苦不堪言,要么张家把所有的粮食都收了,要么就晚点再提价钱,现在可好,所有种田多的人都被张家找过了,张家却没有钱,非要等秋收一个月之后再收。
结果弄得自己这边收起来价钱也同样压不下来,有粮的百姓,哪怕没有被张家找过也学聪明了,不卖,就等着涨价,哪怕家中生活急需钱也不松口,把收购的成本一下子提高了一半,还是有价无市。
最可气的是张忠带人去抢收来的粮食给放到了翼州常平仓,只给帮忙收割人工钱。而不给粮食,工钱给的非常少,一人一天才十文钱,就算这样,那帮傻子一样跟着去收割的人还觉得占了便宜,说是什么本就是军队行动。
尤为无奈的是剑南道相邻的州府官员不出声,根本就没有对翼州常平仓伸手,都怨毕构,不就是当初当过剑南道益州长史和剑南按查使么?不就是狠收拾了一批官员么?现在他已经不是,至于如此怕他?
随着粮价的增长,牲畜的价钱也同样跟着步步提升,尤其是到了秋天能喂的青草少了之后,以前正常年景中一匹五贯钱的马,现在八贯钱都买不到。
唯一没有多大变化的就是盐价,张忠专门找过了当地周边的各府官员商议,也不知道他和官员们说了什么,盐价一稳再稳,油价也是如此,只稍微涨了不到一成。
整个剑南到此时就好象是山雨将来时的小木楼,给聪明之士一种飘摇的感觉。
收粮的商人们,不得不再一次找到了与他们合作的齐东家。
“齐东家,粮收不上来,价钱越来越高,百姓惜卖。”一个粮商对齐东家说道。
“价高就高价收,麦子三十五文一斗,大米五十文一斗,有多少收多少。”齐东家给出了一个和张忠同样的价钱。
众商人纷纷摇头。另一个商人开口道:“齐东家,一样的价钱收不来,百姓们愿意给张忠留着,都说张家的娃子在前线拼死征战,不能寒了英雄的心。”
“那抬高价钱,麦子四十文,大米五十五文,待我写封信与人商议,先照这个价钱收,马上会有更多的钱送到。”
齐东家心中是有喜又忧,喜的是粮食举高不下,忧的是用骗的抵押的东西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原本觉得这笔钱足够收上来更多的粮食和牲畜,并把剑南道物价提高,如今价钱高了,需要收上来的东西却没有达到足够的数量。
上面制订的这个计划总让人感到有点不对,究竟是哪了出了岔子?
心有疑惑的齐东家想不出来,只好写了封信让人偷偷地送走。